“这不是简单的推理游戏,每片碎瓷都藏着三彩技艺的密码。”在学院开展的《三彩长安记》剧本杀活动现场,扮演 “掌窑学徒” 的学生李同学手持仿制釉料瓶感慨道。这场由不同专业学子共创的沉浸式体验,以长安三彩烧制技艺这一非遗文化为内核,在烧脑推理中完成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非遗传承与文旅宣传实践。
瓷片作钥,解锁非遗密码
活动现场被精心还原为盛唐窑坊场景:案台上摆放着仿制的三彩马残件与各色釉料瓶,墙壁投影流转着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的烧制过程,6 名玩家化身胡商、窑工、掌柜等身份各异的角色,围绕三起与三彩瓷相关的离奇命案展开推理。
“剧本将非遗知识完全融入解谜环节。” 活动策划团队负责人介绍,为设计剧情,他们专程走访西安非遗传承人,将三彩烧制的 “二次挂釉”“温度把控” 等核心技艺转化为关键线索 —— 破解 “胡商俑裂纹之谜” 需掌握釉料膨胀系数知识,识别 “毒釉料” 需了解钴料与铅釉的特性,而 “俑身隐秘印记” 则暗藏丝路釉料贸易的历史脉络。这种设计让玩家在追查真凶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完成了对长安三彩技艺的深度认知。
青春创想,活化文化遗产
作为扎根西安的高校学子,团队深谙长安三彩在文旅 IP 中的独特价值。剧本以长安西市、上元灯节等历史场景为舞台,将三彩瓷与丝路贸易的深厚渊源编织成跌宕剧情,既保留了 “釉色藏秘辛,碎瓷埋人心” 的悬疑张力,更暗藏 “保护非遗技艺” 的精神内核。
“我们参考了山东鲁班秘卷、浙江滩头年画等非遗剧本杀的成功经验,让玩家从旁观者变成传承参与者。” 据了解,剧本中 “掌窑师傅殒命” 的核心剧情,正是以近代三彩技艺传承困境为原型设计,当玩家最终揭开 “为争夺祖传釉方而犯罪” 的真相时,也完成了对非遗保护意义的深刻体悟。这种情感共鸣,使活动远超娱乐本身的价值。
以玩为媒,链接文旅未来
“Z 世代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非遗体验。”《三彩长安记》的创新实践,精准契合了年轻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活动相关视频发布后,不少学生留言 “想实地探访三彩窑坊”“想亲手体验拉坯上釉”,实现了从剧本杀到文旅兴趣的自然转化。
这种 “非遗 + 剧本杀” 的融合模式,已被证明是文旅宣传的有效路径。正如浙江嵊州通过非遗剧本杀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至 6.5 小时,西安科技大学的这次尝试,也为古都文旅注入青春活力。活动策划团队透露,未来计划联合西安非遗工坊推出 “剧本杀 + 手作体验” 套餐,让更多人在沉浸式体验中,成为长安三彩文化的传播者与守护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