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2025年7月3日,西安理工大学“承韵守正·三艺焕新”非遗小队,走进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开展“桄桄木偶,织羌藤续文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沉浸式体验汉中藤编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脉络与创新活力。
企业历程中感悟“匠心传承”
在企业历程展示墙前,讲解员以时间为轴,揭开汉中藤编的传承故事:70年代初,创始人陈太坤带领家人手工制作藤编日用品,走街串巷叫卖的同时,向乡邻传授技艺;80年代末,陈良顺创立家庭工坊,带动40余农户参与藤编生产;如今,企业已形成“藤材种植→手工编织→电商销售”全产业链,辐射2600余农户,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同学们驻足聆听,从“走街串巷”到“产业振兴”,深刻体会家族四代人对藤编技艺的坚守与创新,更直观感受到非遗与乡村发展的紧密联结。
编织车间里触摸“时光温度”
踏入藤编制作车间,藤条的清香扑面而来。老匠人端坐木凳,手中篾刀上下翻飞,藤条在指尖缠绕、盘结,渐渐勾勒出椅具、筐篓的轮廓。讲解员介绍,汉中藤编以“选藤、破篾、编织、修整” 等多道工序见长,每件作品都凝结着匠人的耐心与功力。细看藤条纹理的疏密,感受编织力度的轻重,惊叹于“一根藤条变出万千形态”的技艺,更体会到传统手工背后的辛劳与执着。
文创展区中见证“非遗新生”
在成品展示区,传统与时尚碰撞出奇妙火花:巨型藤编龙昂首而立,气势恢宏,尽显传统技艺的张力;藤篮、藤椅等日常器物透着古朴韵味,承载岁月记忆;藤编扇柜里同样藏着无数惊喜。“马上有风” 把祈愿融成俏皮文字,还有卡通图案的藤编扇子,更让同学们眼前一亮——老手艺与现代设计结合,瞬间“破圈”。两侧书法作品“汉中藤编久负盛名”“良藤佳材顺至天然”,更是凸显展区增添文化底蕴。
此次实践之旅,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汉中藤编的技艺传承与产业发展,更真切触摸到非遗文化的温度。 “藤编里藏着匠心,更藏着文化传承的密码。”未来,大家也将持续关注传统技艺发展,以青春力量助力非遗传承与创新,让老手艺在新时代绽放更亮光彩。
来源|国际工学院“承韵守正·三艺焕新”非遗小队
带队老师|赵婷婷、张小飞
排版|孙炯毅
编辑|朱奕博、孙炯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