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议出活力”乡村振兴促进团前往南京市六合区三友湖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乡村肌理,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深耕民生关怀细节,用青春视角解码乡村治理的“三友湖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一、特色产业里的共富密码
7月3日,“议出活力”团队前往三友湖村的双硕果家庭农场参观。在实地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如今的果园曾是一片荒地,村民们通过不断地改良土壤、选育新种,才培育出优质梨,打响了“苏翠一号”品牌的知名度。秉持着“年年创新”的理念,农场从田间地头起步,逐步探索出一条特色种植的致富路,也为三友湖村的基层民主实践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与物质支持。
三友湖村双硕果家庭农场
为让这份“梨香”飘向更远的地方,团队成员架起相机,用镜头记录果园的生长日常、采摘场景,并发布在多个自媒体平台,进一步提高“苏翠一号”的销售额。“从开花到结果,每颗梨子都藏着三友湖的匠心。”让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也让更多人看到三友湖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活力。
团队成员镜头中的果农
二、民主实践中的协商智慧
实践团队还邀请了前任村主任、老党员童金生开展访谈交流。他指出,三友湖村最初成立村民理事会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农村事务由个人专断而引发矛盾。如今的理事会由村民选举产生,其核心是通过新老结合、公平公正的流程,让群众信任并接受决策,实现 “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减少向村委会或政府反映的矛盾。遇到矛盾时,利用理事会成员的威信对村民们做思想工作,以 “良心协调” 化解纠纷。童主任向团队揭开了三友湖村治理的“密钥”,使成员们对民主议事过程中所传达出的“有事协商、个人说了不算”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触。
团队成员访谈童金生
从果园里的产业创新到院落中的民生守护,从凉亭下的聚力协商到实践中的青春担当,一次次双向奔赴的理解与共创,最终转化为泥土里可感可触的“实践答案”,让议事协商的种子在乡村大地生根发芽。未来,团队将秉持初心,继续以实际行动赋能基层民主实践,推动村民们广泛参与、平等对话和理性决策,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文案:薛晓奕 陈思羽
图片:“议出活力”乡村振兴促进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