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四川内江,李子挂满枝头。果农张大爷的镜头在青年冯吉辉的指导下微微左移——屏幕里,青脆李泛起诱人的光泽。"小冯今年又来啦!"张大爷笑得舒展,眼角皱纹里盛满阳光。
2022年的6月,五万斤成熟的李子沉甸甸压弯枝头,也压弯了张大爷的脊梁。正是这个95后青年带领12人直播团队,三天三夜接力直播,将滞销危机化为十万余元实实在在的收入。
冯吉辉并未止步于"救急"。他创办的"直播带货训练营"在创业中心扎下根来。教室里,村民们举着手机,跟着冯吉辉学习运镜技巧。"镜头要对准果蒂,那里的露珠最晶莹。"他穿梭在课桌间,手把手调整着拍摄角度。
从直播设备调试到文案撰写,再到短视频剪辑,曾经握惯了锄头的手,如今在屏幕上轻盈滑动。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曾经"等客上门"的果农们纷纷架起设备"云上吆喝",一条"网络直播+种植能手"的新产业链在甜城大地悄然生长。
当内江的夏日热浪炙烤大地,冯吉辉的目光转向了街头巷尾。2024年七月,气温飙升至40摄氏度,他发起并参与的"致敬最美劳动者"活动如火如荼。志愿者们将一瓶瓶冰镇矿泉水递到环卫工人皲裂的手中,崭新的遮阳帽戴在快递小哥汗湿的额前。"这么热的天,没想到还有人惦记着我们。"一位环卫工人擦拭着汗珠,冰凉的湿巾触到额头时,他眼眶微微发红。五千元的清凉物资化作城市角落的缕缕清风。
寒冬里,凛冽的风穿过教室的窗缝。孩子们拆开"壹基金温暖包"时眼睛骤然发亮,欢呼声撞碎了寒冷。棉衣的蓬松感包裹住单薄的身躯,彩笔套盒里藏着春天的颜色。1040个包裹承载着超20万元社会暖流,经由冯吉辉和志愿者的手,流向孤儿与困境儿童。"看,这就是公益的意义——让每个冬天都有温度。"他悄悄录下这动人一刻。。
志愿者小李始终记得冯吉辉扛着物资箱的背影:"冯哥总说'党员要带头',他做的事让我们年轻人也想成为他那样的人。"这份感召力化作191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更催生出不断壮大的青年志愿队伍。
从夏到冬,这位95后党员的足迹串起四季温暖。在虚拟世界,他打造的"内江身边事"新媒体矩阵已覆盖二十余个大V账号,500万粉丝见证着甜城变迁。公司旗下两家MCN机构成为微博、抖音的合作伙伴,让内江故事乘着数字翅膀飞向远方。
屏幕后的冯吉辉同样牵挂着青年未来。"职等你来"直播招聘间里,他化身职场引路人。四场直播吸引50万+观看,收获300余份简历,为内江留下青春力量。创业六年间,他的公司为150余名大学生提供就业跳板,更向腾讯、新浪等企业输送本土人才。当"内江市十佳志愿服务单位"的奖牌挂在墙上时,团队成员们相视而笑——这是比流量更珍贵的勋章。
如今,这位"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的书桌上又摊开新计划:共青团内江市委"乡村振兴青年服务队"的报名表墨迹未干。窗外春芽萌发,他电脑里保存着一张特别的照片——双桥镇的李子园中,曾经愁眉不展的张大爷正对着手机镜头熟练地展示果实,阳光穿过枝叶,在他自豪的笑脸上投下斑驳光影。
"公益不是施舍,是点燃希望的火种。" 7月23日,2025年第三批“中国好人榜”四川省候选人建议人选公示名单对外发布,作为四川博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团委书记、总经理,内江市互联网行业团工委兼职副书记的冯吉辉榜上有名。这位青年党员用四季耕耘证明:担当不在宏阔誓言,而在盛夏汗湿的直播灯光里,在严冬传递温暖的指尖上,在让五百万人看见故乡之美的每一次点击中。当无数星火汇聚,便足以照亮甜城的每个角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