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0日,“吴运铎纪念馆 装备成果展厅”入选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及首批陕西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入选至今,基地深入打造立体式教育空间,构建高效规范管理体系,开展多维多元特色宣讲,提供坚强有力资源支撑,年均接待国防系统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来所5000余人次,成为党员干部、社会公众的“精神磁场”和“红色打卡地”,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第二课堂。
打造立体式教育空间
丰富实物展陈。纪念馆占地320平方米,馆内以时间为序,分为七个篇章,以图文展板、实物展示、场景还原为主进行布展,辅助现代化多媒体等形式,全景展示了吴运铎同志光辉传奇的一生和“把一切献给党”的崇高精神。馆内展出吴运铎同志生前手稿、图纸、亲手制作或使用过的实物及不同时期事迹材料、遗物、著作等珍贵展品近400件。搭建AR全景平台。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搭建AR全景,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吴运铎文化广场、装备浮雕墙、吴运铎纪念馆等红色地标,配合真人线上宣讲,让更多参观者突破时间、地点限制,开启沉浸式参观体验。打造线上展厅。在人民网开辟专栏建成覆盖超1亿人次的线上展厅,线上展厅以实体展馆为基础,结合人物宣讲、视频展播、图片文字等表现形式,充分展现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极大拓展科学家精神的传播广度,提升社会影响力,成为讲好科学家故事的“现象级”窗口。建成社区兵工角。与所在社区深挖基地红色资源,依托“为民渭城”党建品牌,共同打造“愿景园兵工角”,联合培养专兼职宣讲员,使科学家精神从基地搬到群众“家门口”,将国防教育下沉到最基层的社区生活场景,拉近社区群众与科学家精神的距离。
搭建高效规范管理体系
设立领导小组。院党政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发展,设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细分模块,精细管理。年初制定计划、明确责任、季度检查考核,年终总结评比,形成运行有力的管理机制。足额划拨专项经费,为基地建设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成立吴运铎研究会。研究会下设精神研究、事迹宣讲、课程开发等多个小组,体系化推进科学家精神的理论研究与成果固化,形成《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画传》等系列图书。近年来,开发《吴运铎的工作观》《吴运铎的保密观》等多篇理论宣讲课程,其中《中国的“保尔”吴运铎与他开拓的兵工事业》登上由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科普时报社、中国科普网特别策划的“打卡科学家地图”主题栏目,被广泛阅读、转载。打造高水平宣讲队伍。组建包含中国工程院院士、兵器首席科学家、青年科技带头人、党建辅导员、青年团员等在内的宣讲队伍。实施常态化培训考核机制与保障机制,多名优秀青年骨干进入省、市级科学家精神宣讲团、青年讲师团,形成一支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扎实、具有丰富理论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宣讲队伍。
开展多维多元特色宣讲
系列“主题开放日”,揭开神秘面纱。连续多年圆满承办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兵器专题营,接待“国防军工青少年科普夏令营”,设置“参观学习、技术展演、专题讲座、模型搭建”课程,夯实青少年科学知识基础。开展高校毕业生暑期开放日,优秀学子零距离感受研究院发展脉搏,增强情感联结,为人才培养积蓄蓬勃力量。开展“强军有我、感恩有你”家属开放日,职工家属共同见证创新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增强自豪感、荣誉感。开展全媒体采访团开放日,强化属地资源支持,拓展宣传渠道,打造科学家精神宣传媒体矩阵。2024-2025各类品牌开放日活动累计参观者突破3000人次。科学家精神宣讲,强化使命感召。2025年,院党委副书记应邀在军委装备发展部作“装备战线优良革命传统”授课,作题为《把一切献给党——从吴运铎的传奇人生中感悟精神力量》的专题报告,引发现场强烈共鸣;宣讲团成员受邀参加市级科学家精神宣讲报告会等各类宣讲活动10余场,覆盖2000余人次。2014年以来,宣讲团还为中组部、国防科工局、在陕企事业单位,以及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开展装备知识专题讲座和科技创新人物事迹报告近100场,听众达150余万人,广泛宣传、弘扬科学家精神。兵器知识科普志愿服务,激发科学探索兴趣。成立“薪火”志愿服务队,入驻陕西省志愿服务汇平台,依托基地丰富军工资源和扎实国防知识积累,开发一整套符合不同年龄特点的青少年兵器知识科普和人民兵工精神科普课程,2025年以来,志愿服务队进学校、进社区开展10余场兵器知识科普志愿服务,覆盖青少年达2000余人,并在现场互动过程中赠送装备模型,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体会科学乐趣。
提供坚强有力资源支撑
强协同育人。研究院依托基地资源优势,设立了吴运铎创新中心,实现行业领域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零”的突破。开展“科技创新与兵器发展”专题宣讲,行业领军专家、项目负责人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兵器装备中的应用,紧密结合研究院重大科研项目和行业前沿技术攻关,分享实践案例与创新心得,及时传递科技前沿动态,点燃青年科研人员主动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内生动力,助力青年员工成长。2025年,研究院5名优秀青年入选陕西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1名优秀青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强思政赋能。依托基地红色资源,聚焦人民兵工精神传承、弘扬以及建设廉洁军工等主题,2025年度,申报2项集团公司重点政研课题,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党建思想政治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践行的经典路径。强资源支撑。支持、配合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国防科技工业》等媒体到所采访,形成吴运铎事迹专题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力。参与出资拍摄电影《吴运铎》,与大连话剧院合作打造红色剧目《把一切献给党》。军企联合打造海军“吴运铎”号综合试验舰吴运铎事迹展室。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馆一周年之际,录制祝福视频,诚挚献礼!在微信公众号开设“5.30特别致敬”专栏,向全体科技工作者献上诚挚祝福。
科学家精神是推动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动力。兵器二院将充分发挥吴运铎纪念馆作为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职能作用,持续充实内容、创新形式,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特色宣教活动,打造有高度、有温度的沉浸式科学家精神课堂,讲好科学家故事,让科学家精神与创新火种薪火相传!(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Ο二研究所 王慧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