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几个个人小建议。
一、利用碎片时间,很多孩子和家长都喜欢把事情条理化,分类化,但这样是挺好,但却很容易浪费一些时间。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可以给孩子多出不少休息时间,比如放学回家等吃饭的时候,背几个单词,刷完牙睡觉前,看几页书等等类似情况。
二、让休息时间动起来,健过身的人都知道,休息过度就会越来越懒,而越强迫自己动起来,却越有精神。这是身体的适应性造成的,而且这样还会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睡眠更有效。当然,对于学习中的孩子,不要过度运动,每天快走一下,拉几个引体向上,做几个俯卧撑等即可。
(资料图片)
三、不断寻找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可以不看别人跑得更快更远,却更省力。而每个人又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方式,作为家长,就要和孩子一起去分析,寻找让知识的吸收更快更充分的方法。这一点很重要。
四、摄入充足的营养,这个阶段一是孩子正处在身体高速成长的阶段,二是学习最累的时候,那么充分的营养就也成为了重中之重,身体必须的蛋白质,叶绿素,水果等等都要及时补充。
加油吧,最后的一道关隘。
在早上下自习的时候,可以去外边走一走,跑跑步,放松一下自己紧张的情绪,这样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才能更有精力的去听课,而且也不能打瞌睡,这对防止瞌睡是非常有帮助的。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多做题,认为这样孩子就能提高成绩。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举个例子,孩子的妈妈们回忆一下,当您拿到了驾照,第一次上路,紧不紧张。特别是遇到小状况时候更是手忙脚乱吧,如果这时候旁边有个“老司机”,一路上没给你什么意见,而是抱怨你这不行那不行,你烦不烦躁。
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各位家长,有驾照未必会开车,孩子在学校听完课,未必会做题,一道题弄不会,再多做几道题一样不会,这时候逼他多做题,无疑是往“厌学”的路上推了一把。去做不熟悉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多少会有一些恐惧感的。
这里先抛开技巧和方法,技巧和方法很多,你能掌握的才是你自己的。我的建议是,先理解知识点,再理解出题意图,先把例题弄透,再去做别的题,做题的过程中,往知道点的意义上,往例题的过程上靠,找出相同的部分,也找不同的地方,理解这样出题和新学的知识点的关联性,你会发现,一个知识点若作为考点,问法无外乎就那么几种。
前几次做题,目的是熟悉概念和公式,理解知识点和考点。这时候给你一些方法和技巧,你才会发现题原来可以这样做,这样做会更简单一些。然后再做题,就是练习准确度、熟练度和速度了。
心理学上的“马太效应”,就是越好的越好,越不好的越不好。不要埋怨孩子,理解一下他内心的“恐惧”和“煎熬”,谁不想自己好呢?很多时候的熬夜是在做“无用功”,很多时候多买几本练习册只是在“心理安慰”而已。先帮孩子解决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再去适当的多做题吧。
这了奉劝各位同学一句,千万别熬夜,因为高中的生活,我们起的都比较早,基本7点就得到学校进行早自习了,有的学校可能还会更早一些。再加上学校有晚自习的话,放学会晚一些,到家基本就快晚上十点了。
那么在学校一定要合理利用自习时间,完成作业以后一定要把当天的问题、题型整理出来。回到家以后,再去看当天的重点、易错点。最晚别超过12:30睡觉,保证6个小时以上的睡眠。那么躺在床上的时间最好是12点以前。为什么要提前半个小时躺在床上呢?还记得“苯环”的故事吗?因为睡前一小时是记忆力最强的一个时间段,带着知识点进入梦乡,你会记得更牢。
那么如何提神呢?
困了累了,喝红牛啊!
不开玩笑!
做到以上这些,调整好生物钟,学习不会困,困了就睡,不然恶性循环。
总结
不要为了写作业而写作业,是为了巩固今天所学内容,发现不会的问题,第二天有针对性的听课而写作业!千万不要当作业的搬运工,这样你什么也得不到。提高效率,保证睡眠,别和人体生理对抗,做事儿事半功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