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俗话说“苗好‘三成收’,秧好‘一半功’”,育秧是粮食丰收的关键环节。眼下,正是水稻播种、育秧的黄金时期。这些天,在枫泾镇新黎村的上海道收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内一片忙碌景象,趁着好天气,工人们忙于摆盘、装泥、播种、覆膜,开始枫泾首批水稻集中育秧工作,孕育新一季的稻苗。
在合作社内,工人们分工协作,严格按照各道工序,动作娴熟地在秧盘上覆上泥土,播撒下稻种后再进行覆膜,没多时一张张秧盘就做好了。
“育秧虽然要经过多道繁琐的工序,但最重要的还是第一个步骤浸种。”上海道收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雪峰介绍,“浸种一方面是可以促进种子早发芽,另一发面可以杀死种子内的虫卵和病菌害,对后期水稻的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播种的时候讲究也不小,为了保证出苗均匀整齐,一定要推得慢、推得匀、推得齐。”
与此同时,在合作社的育秧田内,部分秧盘经过传送带被陆续搬运至室外的育秧田内,一盘盘翠绿白嫩的秧苗已经冒出了头,在阳光下焕发着勃勃生机,长势甚是喜人。“在育秧盘里经过齐苗、育苗、发芽后就要去接受大自然的考验了 。”从4月底开始,王雪峰就组织了工人开展育秧工作,从稻苗播种到出苗大概需要一周左右时间,出苗后就可以将秧苗搬至室外的育秧田,需要一周时间充分适应大自然生长的温度和环境。目前最早一批秧苗已经完成从室内到育秧田的移植工作。此外,专业技术的加持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这段关键时间,每周都会有农技人员上门给予技术指导,提供技术服务,确保我们能够高质量完成育秧工作,确保今年稻米有个好收成。这第一批的秧苗你看现在长势多好。”王雪峰乐呵呵地说。
在保障稻苗质量的同时,为确保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合作社在水稻品种选择上下了一番功夫。“今年就引入了‘南梗 46’和‘上师大19号’2个品种,都是品质好、口感佳、产量高,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青睐的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王雪峰说。
据了解,除满足自家合作社水稻种植的需要外,王雪峰还长年担负着周边农户的水稻育秧工作。集中育秧不仅发芽率好,成苗率高,秧苗质量高,还能让周边大农户在省时又省力的同时降低种植成本。该合作社承担了6000亩左右的水稻育秧任务,平均每天育秧2000斤左右。今年,枫泾镇预计种植水稻面积38500亩,预计6月中旬将完成所有育秧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