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王延光的妻子又听到了他的梦话。
“剖面”“井位部署”“地震资料”……
汉语、英语混杂的梦话持续了很长一段日子,王延光的妻子好几次想录下来给他听,但都没能成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王延光的忙碌,妻子邢学珍深有感触。她曾经准备了一个日历,想记录一下王延光不回家的日子。“最后划的日子太多,干脆不划了。”
生活中,王延光是一个爱好非常广泛的人,足球、排球、爬山,吉他、二胡、中阮。他自己引以为傲的是当排球二传手,这似乎映射了他的工作,首当其冲处理各种各样的“来球”。
“平常我们俩都喜欢运动,也经常去爬山,但所有的爱好在工作面前,都要往后排,这是前提。”妻子对王延光的习惯心知肚明。
性格开朗的她在接受采访时,第一句话就是,你们从我这里了解到的可能都是抱怨。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王延光,在家庭中的缺席自然不必多说。作为外人,我们即使能体会到风雨里骑着自行车接送孩子的苦楚,也体会不到除夕夜久等不来的辛酸。
公与私,大家与小家,又有几人能两全?
一次,王延光因为甲状腺切除手术住院,出院后第一天他就赶往单位,手术没有拆线,担心别人看见,王延光用围脖将脖子缠住,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
人们常用“工作离开谁都能转”来安慰自己,但在王延光看来,工作总要有人干,那个人为什么不是自己。谈到自己的成长历程,从一个懵懂少年到集团公司油气勘探领域首席专家,“把自己摆进去”是王延光不变的选择。面对油田不同阶段勘探开发需求,他迎难而上,解决一个个问题,开拓一个个领域。
在他看来,躬身入局,责任使然,使命如此。
让邢学珍印象最深刻的是王延光为了一个区块的地震资料获取,“三进三出”新疆奎屯。
从事多年勘探工作,王延光深知一手资料的重要性,也深知每一个区块的地震勘探需要花费上亿元资金。而他能做的,就是即使付出再大的辛苦,也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为此,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地震采集必到现场,井位部署必听报告。
王延光的徒弟秦宁非常佩服师父的记性:“所有区块的资料像是印在他脑子里一样,随时都能讲出来。”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四十年来,王延光的足迹几乎踏遍了胜利油田东西部所有的区块,在物探的世界里,巡视他付出心血的每一寸土地。
“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那行走在大地上的坚韧,和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让梦中的话变得有魔力,照亮前行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