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民网北京8月9日电 (记者杜燕飞)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连续两个月增长。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43亿美元,较6月末上升113亿美元,升幅为0.35%。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2023年7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世界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多位专家表示,从汇率因素看,受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且欧英货币上涨的影响,7月美元指数整体回落,美元汇率指数下跌1.0%至101.9;非美元货币中日元、欧元、英镑分别兑美元升值1.4%、0.8%和1.1%,汇率因素导致外汇储备的非美元部分出现升值。从资产价格因素看,美欧日国债收益率小幅上行,主要股市多数上涨,资产价格因素中股市与债市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抵消。
外汇储备规模持续回升的同时,我国外汇市场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从高频数据和前瞻性指标来看,预计7月我国进出口顺差依旧保持高位,外商直接投资保持稳健,从“北向通”资金流向看股市呈现净流入。在剔除汇率和资产价格因素后,可以推算7月因国际收支导致的外汇储备变化在合理范围内,这表明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境内外汇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认为,当前,我国外汇市场供需保持均衡。从趋势上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未来将稳定在3.2万亿美元水平附近。
“随着一系列稳外贸和稳外资政策落地显效,货物贸易将继续发挥稳定国际收支基本盘作用,跨境投资有望改善,国际收支将延续基本平衡格局,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温彬说。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