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倍者众,三年一倍者寡。”
这是投资界一个念叨多年的说法。
只要踩对赛道,就能让一只基金在短期内获得高收益,比如今年的AI。根据Choice数据,截至2023年4月28日,涨幅前三名的是传媒、通信和计算机,分别达到了51.78%、34%和27.22%。而游戏动漫ETF花了四个月就成为了今年的第一只翻倍基。(1)
(资料图)
ChatGPT带来的AI热让多年前的TMT又火了起来,而大家也慢慢忘掉了去年的新能源,前年的医药白酒,这就是市场风格切换,抓也抓不住。
风格变得快,基金大涨又大亏,投资者赚不到钱,是公募基金一直被诟病的困境。
基金经理在庞大又捉摸不透的市场风格前,自主管理能不能带来良好的投资收益和用户体验?这是我的困惑。
于是,智谷基金团队最近整理了过去三年TOP20的权益基金。当我们拉长周期,用三年的维度去看,一切又变得不一样了。
1 、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基金 经理并不在列表内,规模也没有千亿级别的基金。
2、这前20只基金,只有10只是完全开放申购的,剩下10只都处于暂停申购或者暂停大额申购的状态。
3、只有6只是百亿规模以上。
4、除了TOP1逼近三年三倍,其他的都是三年翻倍。
可见三年三倍,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些在过去三年跑得比较稳当的基金,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共性呢?拎出几个有意思的来聊一聊。
挖一挖背后主动管理的方法论。
先聊聊第一位,缪玮彬。
缪玮彬,业内称之为“垃圾股”玩家。
他管理的金元顺安元启灵活配置,在过去三年做到171.86%回报,成立以来创下278.54%回报。
这只基金从2017年成立以来,一直都是缪玮彬在管理,并且他也只管理这一只基金,有点朱少醒那专一的态度了。
缪玮彬也曾介绍过自己的主动管理模式:
1、避开人人青睐的赛道抱团股,在工业、可选消费、主要消费里买入平价、有成长性的冷门小盘股。
2、并不会去重仓某个行业或股票,尽量分散持股。因此,这只基金的最大回撤是14.43%,优于大部分同条件基金。
缪玮彬就算买热门行业,也选偏门标的,比如没买药明康德、宁德时代,反而买了南京医药、新联电子。
有人总结了他的选股标准:1)市值百亿以下、2)股价低于10元、3)过去两年涨幅低于20%、4)短期出现大跌。
3、在规模开始增长后,缪玮彬很自知地选择了控规模。于是乎几次限购后,目前基金规模也就15亿多。
看得出他是敬畏市场也尊重投资者,知道规模增长后,对投研能力圈和管理难度的要求,目前自己还没办法承担。
核心归纳下来就是:不抱团、不重仓、控规模。
总的来说,这是一只在小盘冷门股里挖掘机会的“小而美”基金。
并且,很有自知之明。
允许不搞爆款不搞流量、尊重基金经理个人意愿的基金公司,在2020、2021的基金牛市里,还是比较少见。
再来聊聊杨金金。
杨金金,“画线派”选手代表。
杨金金管理的交银趋势混合A,近三年回报也做到了140.39%。他目前管理两只基金交银趋势、交银启诚(按照AC分类,共4只),也属于专注度比较高的基金经理。
杨金金有两个特点,一是择时强,二是回撤低。另外,行业上也不追热点。
1、他的仓位变动比较频繁,择时能力也不错,比如 2022 年第 1 季度沪深 300指数下跌 14.53%,他基金降低仓位,跌幅 9.49%,跌幅较小。
根据“证券之星”的统计(4),杨金金任职以来,重仓股调仓次数共有 55 次,其中盈利次数为 42 次,胜率为 76.36%;翻倍级别收益有 4 次,翻倍率为 7.27%。
2、2020年5月6日,杨金金管理以来,交银趋势最大回撤只有21.51%(同类排名24/830)。
3、行业选择上不追热点,偏好公用事业、有色金属、基础化工、交通运输、机械设备等。
这些行业并不是大众喜欢追逐的,杨金金会从其中去抓取一些“三低”股票,即估值低、股价低和市场关注度低,获取一些收益。
他阐述自己的投资理念时,表示很看重“低估”、“成长”两个指标。
“我们将不寄希望于抓住若干热门个股通过重仓获取某一时间阶段的最大化收益,而期望于掌握系统性地批量挖掘个股投资机会并进行组合化配置的能力,通过持续地在实践中提升胜率来努力实现相对低波动、稳健向上的绝对收益。“
虽然投资年限不长,但前期扎实的研究员经验颇为加分。
不过去年开始“小红”了一点时间后,目前杨金金也承载了规模的压力,2022年后能看到超额收益的获取能力减弱。
目前交银趋势混合A已经处于“暂停大额申购”阶段。
规模,是99%基金经理的天敌。
最后聊聊韩创。
“创神”,这是同事对他的称呼。
他有三只基金都上榜了:大成新锐产业混合A、大成睿景灵活配置混合A、大成睿景灵活配置混合C,分别录得134.9%、128%、122.7%的回报,做到三只基金三年翻倍。
韩创目前管理7只基金(合并AC类),个人管理规模也超过了300亿。
和前面两位基金经理不一样,韩创一方面管理的基金比较多,另一方面规模也比较大。
有共性的地方。
比如韩创也不集中持股,不追热点。比如2021年韩创几只基金的业绩,几乎与当时的茅指数、宁组合等的市场焦点无关,主要来自于对化工、有色、建材等偏周期成长行业的挖掘。
他的投资框架离不开“高景气度”和“均值回归”。不同于投资白酒的基金经理所坚持的“强者恒强”,韩创认为行业有周期,泡沫涨多了会回落,低估了有上涨的机会,皆为均值回归。
有差异化的地方。
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也给过解答:“对于大规模基金的管理来说,公司竞争优势这一因子的权重也必须提升。
大规模基金在管理上存在买入卖出成交时间长,成本冲击大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公司中长期竞争优势判断得更为准确,才不至于频繁在不同景气度的行业中做切换。
因此我的投资大框架并没有变化,但公司竞争优势这一因子的权重有所提升,至少不低于行业景气度这一因子。”
300百亿或许比不上千亿基金经理的管理难度,但在百亿队列中,韩创算是表现不错的一位。
或许对自己还有信心,目前几只基金处于“开放申购”状态。
这次挑的三位基金经理,在TOP20里,方法论有一些值得讨论的。
如果非要说他们都押注什么行业,那大概是都在非主流的传统行业、制造业里淘金。
这恰恰说明,A股的玩法不只有追热点、抱团这两种。
另外,分散持仓如同龟兔赛跑一样,跑得慢但跑得稳。
集中持仓能给基金经理带来超额收益,但不一定能带来长期好的体验;分散持仓不仅能控好回撤,给投资者带来好的体验,上面这些基金经理的业绩也佐证了,能带来不错的收益。
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曾说:“几个世纪以来,均衡的投资方法一直被证明是有效的,这不是因为它能提供更高的回报率(很明显它不能),而是因为它能得到可靠的长期回报率且没有额外的短期风险,这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结果。”
最后,不管是管理一、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还是管理6-7只基金的基金经理,遵循巴菲特那条原则,永远是没错的——
“守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
数据来源:Choice,时间截止:2023年6月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