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理说,在《三国演义》的人物里,吕布的武艺是相当高强的,可我们很少有人会说去学吕布的武艺,就是因为他的人品不行。在中国,人品不行,能力再高也没用。
吕布杀害丁原之后投靠了董卓,又拜董卓为义父,为什么董卓对吕布没有警惕呢?妙就妙在这里,董卓和吕布一样,都没有警觉心。
董卓应当想到:你刚刚杀了一个义父,马上又拜我为义父,你安的什么心?是不是也准备把我杀掉?可他不但不警觉,反而喜笑颜开。只想到事情好的一面,却完全没有想到糟糕的一面。
(资料图)
吕布的这些做法,后果如何?
我们可以从张飞一见到吕布就骂他三姓家奴知道:后果很严重。
吕布本姓吕,拜丁原为义父后又姓丁,现在又拜董卓为义父,又姓董,一个人三个姓,所以张飞才会骂他三姓家奴。
父亲岂是可以随便换的,姓岂是可以随便改的?可吕布就是这样的人,将来也一定会自作自受。
董卓收了吕布后威势大增,于是再次把群臣请来,商议拥立新君的事。他心想:这次还有人敢反对吗?
谁敢反对。丁原就是前车之鉴。果然不出所料,大家都默不作声。正当他得意之时,万没有想到袁绍又起来反对了。
为什么袁绍上次不反对,这次却要反对呢?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笼子里关着五六只鸡,总有一只鸡老去戳别的鸡,如果把那只“坏”鸡拿走,笼子会得到暂时的平静,但用不了多久又会出现这样一只“坏”鸡。
为什么这只鸡原来乖乖的,现在却变得这么坏呢?就是因为它们老大在的时候它就乖乖的,现在老大被抓走了,它就变成老大了。道理就这么简单。
人也是这样,一个群体里总要有一个人来当老大,做老大应该做的事情。老大在的时候,老二没必要强出头。
可是老大走了,大家就都看老二的态度了。这时老二再不站出来,谁还会站出来呢?所以丁原死了,又冒出一个袁绍,其实就算把袁绍杀了,也同样会冒出另外一个人,这是必然的事情。因此即使不是硬汉的袁绍,现在也鼓起勇气站了出来。
在整个过程当中,吕布对董卓有什么作用呢?如果大家认为吕布能够帮董卓完成心愿,那就全错了。
吕布是来把董卓送到坟墓里去的人。人需要帮手,但要看清他帮的是哪一方面。有的人帮你越来越有尊严,而有的人却是送你上西天的,一切在于自己的选择。
吕布有勇无谋,容易受人摆布,被人利用,这是他自己要承担的后果。但是谁用这样的人,后果会更可怕。
丁原用他,后来死在了他手上,现在董卓用他,最后也死在了他手上。照理说,就算董卓很希望得到吕布,可听到吕布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义父杀死了,应该大吃一惊才对,觉得这种人摆在自己身边是很可怕的事。
可是前车之鉴似乎没起任何作用,董卓完全没有这种想法。
要是没有吕布,董卓很多事情都不敢做,最后也不至于死得那么惨、那么快。可是有了吕布后,董卓为所欲为,什么都不怕了,所以很快就恶贯满盈,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一个人再有本事,也应该看看他的品性怎样。现在很多人奉行能力本位,谁能够赚钱就用谁,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从董卓的结局可以看出,用人唯才的下场通常都很惨。正确的用人原则应该是先看他品德高不高,然后再看他才干好不好。品德高的人,才干越好越有用;品德低的人,才干越好越可怕。
吕布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武艺很高,可是品德不行,最后害死的都是重用他的人。用人唯才,给品德低劣的人机会,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