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日前,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对《关于完善粮食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指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粮食供应保障体系,形成都市区1小时、周边城市3小时、城市群5小时的粮食“135”应急供应保障圈。
民以食为天,仓廪实而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而山东是人口大省、粮食生产和加工转化、消费大省,作为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山东省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此次着力构建“135”应急供应保障圈,是推动山东粮食供应保障体系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不仅为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更有效巩固提升了山东粮食供应保障能力,提高了防范和化解粮食安全风险水平,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
农业兴则国家兴,农业强则国家强。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把“要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保障粮食有效供给、解决好亿万百姓吃饭问题,不仅是抵御风险、应对挑战的底气所在,更是不懈奋进、推动人民事业持续繁荣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山东省围绕农业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加快构建多元化粮食储备格局,在严格落实国家下达的地方政策性粮食储备任务的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地方政策性粮食储备规模计划,合理调整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大力提升现代化农业水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总产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连续两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真正以提升粮食单产为重点,把“山东粮”装进“中国碗”,打造起沿黄“齐鲁粮仓”。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粮食“135”应急供应保障圈不止展现了山东省助力国家粮食安全的大省担当,更彰显了山东省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发展底气。《方案》中提出,“构建与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县级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对山东2090个应急供应网点进行改造升级,最终“实现城市、社区、城际、农村配送一体化有效衔接”,有效有力的粮食供应保障体系既让种粮农户吃下“定心丸”,更筑造起人民群众吃粮用粮的安全根基。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粮食供应保障体系转型升级,直接为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直接为人民幸福安康提供了保障。2022年,全省粮食产业经济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1/8以上,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全年各类粮食企业收购粮食9909万吨、加工转化粮食8523万吨。就在同年,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10元,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22:1。山东省蓬勃发展的农业产业筑就了群众增收的坚实基底,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发展红利,真正让高质量发展之路在群众越来越好的生活中越走越宽阔。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齐鲁大地就是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执勤劳之笔墨、绘丰收之好景。在这幅画卷里,“山东粮”装进了“中国碗”,群众在“希望的田野上”喜迎五谷丰登。(文/周伯熊)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