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执法人员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巡查。
清凉峰位于浙皖两省交界处,生物资源丰富,浙江省和安徽省分别划定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块。为了更好保护生物多样性,近年来,浙皖两省三地签订护林联防协议,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机制,持续开展生态互保工作,同时依托生态警务室、清凉峰野外博物馆等,推动生态环境监察常态化、宣传引导常态化。
(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8月13日,来自安徽省的村社参观团在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野外博物馆参观学习。
清凉峰位于浙皖两省交界处,生物资源丰富,浙江省和安徽省分别划定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块。为了更好保护生物多样性,近年来,浙皖两省三地签订护林联防协议,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机制,持续开展生态互保工作,同时依托生态警务室、清凉峰野外博物馆等,推动生态环境监察常态化、宣传引导常态化。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8月13日,在清凉峰野外博物馆,环保志愿者向小朋友讲解生态环保知识。
清凉峰位于浙皖两省交界处,生物资源丰富,浙江省和安徽省分别划定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块。为了更好保护生物多样性,近年来,浙皖两省三地签订护林联防协议,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机制,持续开展生态互保工作,同时依托生态警务室、清凉峰野外博物馆等,推动生态环境监察常态化、宣传引导常态化。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8月13日,浙皖两省三地(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巡护人员开展联合巡护。
清凉峰位于浙皖两省交界处,生物资源丰富,浙江省和安徽省分别划定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块。为了更好保护生物多样性,近年来,浙皖两省三地签订护林联防协议,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机制,持续开展生态互保工作,同时依托生态警务室、清凉峰野外博物馆等,推动生态环境监察常态化、宣传引导常态化。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